1984年7月29日这天,27岁的许海峰穿着红色的运动衣,天蓝色的运动裤,胸前印着“中国”两个大字站在了洛杉矶奥运会男子手枪慢射比赛冠军领奖台上。这位原安徽和县农村供销社的营业员,从小就喜欢用弹弓打麻雀,据说当年一个晚上可以打上200只。他为中国队赢得了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当喜讯传到他家乡,人们奔走相告,他父亲得知消息时正在炒菜,高兴得扔掉了手中的锅铲。
美联社在评论阔别21年后重返奥运舞台的中国时说:像一个从长期沉睡中醒来的巨人走出神秘的帷幕,突然出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接连出现的“第一个”和“第一枚”足以让所有中国人自豪:李宁一人夺得自由体操、吊环、鞍马三项冠军,自成境界;栾菊杰,60年来第一位登上奥运会击剑冠军宝座的东方姑娘,被台湾媒体称为“天下第一剑”。金牌捷报频传,光举重就拿了四块。8月8日,中国女排直落三局战胜美国队,谱就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连冠”的伟业。
当时的中国,电视普及率很低,但万人空巷,女排哭了,观众哭了,人们太高兴了。
装有升降机的高塔式豪华型奥运火炬在汉城熄灭,中国在一些期望值甚高的项目上纷纷败北,成绩惨淡:
享有“五连冠”殊荣的中国女排以0:3惨败给前苏联,并且创造了0:15的最低纪录;“体操王子”李宁落马;“神枪手”许海峰受挫;“天下第一剑”栾菊杰未能进入女子花剑个人前24名;刚破世界纪录的举重选手“黑珍珠”何灼强失手;男子乒乓球选手早早出局;……
赛前大家在金牌簿上预留的空位大都留空。原拟再续洛杉矶辉煌的中国代表团仅获5枚金牌。
对于中国人而言,汉城奥运是令人扼腕的,《新民晚报》的一位记者甚至有点宿命地说:“走到哪儿,哪儿便是失败。”
《人民日报》则在“奥运漫笔”专栏里说,“不以金牌论成败”,同时希望人们《增添一点欣赏意识》。
在一片黯淡中,9月24日,4人单桨有舵手比赛中国女子打破了在赛艇比赛中欧美人近百年的垄断,第一次荣获亚军,“4支单桨划出了一缕曙光”。
庄泳夺取100米自由泳银牌宣告中国人在游泳项目上的突破;高敏开始在跳水项目中称后;楼云则以蝉联跳马冠军向世人表明“我是跳马王”。
中国足球队第一次打进奥运决赛圈,三战二负一平积0分,净负5球,列小组最末一名。《人民日报》体育记者汪大昭感慨道:“像奥运会这样的世界性大赛,哪里去找软豆腐切。”
巴塞罗那奥运会是所有国际奥委会成员的第一次聚会。来自1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精英的较量,使此次金牌的价值含量非比一般。
中国的金牌是从女子游泳“五朵金花”开始的。她们拿了4块金牌、5块银牌和2块铜牌,并破了两项世界纪录,引起整个巴塞罗那的轰动。
女子成了此次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骄傲,14岁的小将陆莉“杠上含金纤纤燕”,竟然让六个裁判不约而同亮出了10分。2000年将代表美国队参赛的陈跃玲,当时被媒体称为竞走新秀,这个新秀抹去了中国历届田径赛0块金牌的记录。飞碟射手张山,击败所有男选手摘取桂冠,被称为“个子矮、名次高的川妹子”。邓亚萍一人独挂两枚金牌;高敏伤病在身,但仍然技压群芳,一跳定乾坤。最耀眼的是伏明霞,世界多家媒体惊叹她跳水的动作难度之高,《先驱论坛报》说:“伏的时代到来了”。
这次奥运会开赛四天已获6枚金牌,超过汉城奥运会的金牌总数,中国健儿一吐积郁,尽扫阴霾。
拳王阿里以顽强的意志克制着帕金森病带给他的痛苦和不便,颤抖而执着地点燃了百年奥运圣火。
在这次具有纪念意义的盛会上,王军霞拿到了对于她至关重要的一枚金牌。人们至今难忘她在5000米的决赛中,身披五星红旗绕场一周的场面。当时的媒体说:被她甩在身后的一些选手,有的竟撑持不住,“轰然倒地”。
四年后,她已不再去南太平洋跑另一个辉煌。时间是如此容易地让运动员老去。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奥运跳水冠军伏明霞和熊倪的名字,以“老将复出”的新闻出现在中外媒体中。
当年只有17岁的伏明霞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两届奥运会跳水冠军。而熊倪为了亚特兰大那块金牌,已经等了8年。他用无懈可击圆了他的金牌梦。
正如国人所期望的那样,中国乒乓健儿在亚特兰大功德圆满,将乒乓球项目的4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中国乒乓球队成了中国体坛上的一支梦之队。
葛菲、顾俊仅用了36分钟,就实现了中国羽毛球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乐靖宜浮出水面露笑颜,孙福明力搏强敌惊天下。而正所谓“兵家之事未可期”,从1984年开始参加奥运的四届老将王义夫,此次病倒在场,壮志难酬。
占旭刚获得七十公斤级举重金牌后,回到休息室大喊“给我一瓶矿泉水!”
教练王国新的回答至今让人难忘。他说:“你就是喝我的血,我也给你。”
第9届:“我能比呀”观察员
1928年7月,中国首次派出中华体育总会名誉干事宋如海出席参观第9届“我能比呀”(奥林匹克)世界运动会。
第10届:刘长春单刀赴会
1932年7月,在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的捐资下,有中国第一飞人之称的刘长春出战奥运,由于20多天的舟车劳顿,他只参加了100米和200米跑,在小组预赛中分列第五、第六名,没能进入复赛。
第11届:只有一人进入决赛
1936年8月,中国派出运动员69人(女子2人)参加田径、游泳、举重、篮球、足球、自行车和拳击七个项目比赛,除符保卢在撑竿跳中获决赛权外,其余运动员都在预赛中被淘汰。
第14届:因为经费困难被困海外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派出了53人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33人,参加了5个项目的比赛,结果未得到任何名次,全军覆没。最后运动员还因为经费不足被困在海外,多亏热心华侨的援助才得以回国。
第15届:一个人的奥运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在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才邀请我国运动员参赛。中国派出了40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其中运动员26人,参加篮球、足球和游泳比赛,但因比赛赛程已接近尾声,只有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参加了100米仰泳预赛,成绩是1分12秒3。
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
1958年8月19日中国奥委会发表关于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并且宣布退出八个国际体育组织。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会议,一致通过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的决议。
阔别21年后,中国终于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
(摘自2000年9月15日《南方周末》)